协议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协议文学 > 明天子 > 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

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

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 (第1/2页)

第四章可怜的王振
  
  朱祁镇也明白,徐晞这样说未必没有危言耸听,加以劝谏的意思。毕竟朱祁镇也知道,在进宫之前,徐晞与杨溥是见过面的。
  
  但是朱祁镇的确不敢拿大明十几万主力军团冒险,从陕西到甘肃漫长的粮道,后方可能有的不稳因素,乃至缺水缺粮的可怕处境。
  
  朱祁镇不得不承认现实。
  
  他即便心中承认自己有些固执了,但是也不表现出来,说道:“徐卿走了数万里,遍观大明九边,觉得九边什么问题最大?”
  
  徐晞听了心中一时间也有一些犹豫。
  
  九边的问题?岂止是有,还有太多,但是徐晞也知道,有些话是可以说的,有些话是不可以说的。
  
  徐晞在这一番长谈之中,也说了好几个人名。
  
  但是要么是没有具体评价,褒贬的意图不明显,要么就是赞扬。
  
  倒不是而今的九边众将都是道德完人,一点错处都没有。
  
  却是徐晞明白自己的身份,他是查看九边边防的并非是御史,抓人小辫子的,故而他的重心都放在了各镇的布防情况,对于九边布防之上的某些缺点,徐晞自然会指出来,比如他所言的东胜卫缺口,导致延安受兵灾,庄浪卫的问题,能让草原与青海连接。
  
  甘肃镇的战略纵深太单薄,如果甘肃一旦失去,那么西北也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可言,说不得大明疆域要大退一步,弄得与宋朝差不多了。
  
  但是这种战略基本问题,是不用哪个总兵官来负责的,他们也负担不起这个责任。
  
  而今朱祁镇的问题,却让徐晞不好回答,虽然弄一个问题糊弄过去,显得徐晞能力不够,但是真要说出一个问题来,却是得罪一大批人。
  
  张辅可是还在内阁之中。
  
  徐晞忽然想到一个问题,觉得再合适不过了,说道:“陛下,有一件事情,臣不吐不快。”
  
  朱祁镇说道:“徐卿请讲?”
  
  徐晞说道:“太祖祖训,宦官不得干政,即便内廷之中扫不了此辈,也不当让其放纵在外,而今九边重镇,没有一次没有宦官监军,此辈常言乃是陛下之耳目,横行无忌,压制九边镇将,文武官员,有功,则曰我之功也,有过,则曰人之过也。至于横行不发,纵下面鞑军作奸犯科者,数不胜数。恐失九边军心。”
  
  朱祁镇听了,心中苦笑。这个问题,他还真不知道如何解决了。
  
  因为这些太监所言不错,他就是这些太
  
  监的总后台。当然了,朱祁镇也承认,徐晞所言有一部分是对的,有一些太监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。
  
  但是有一些太监的确是能臣,不过是肚脐下面三寸的地方,少了二两肉而已,比如说亦失哈,比如说刘永诚。
  
  而今九边之重要,即便是太皇太后也没有撤掉九边太监监军的意思,要知道,太皇太后在宣德十年,朱祁镇登基的时候,可以罢一切不急之务,并将很多镇守太监,全部召回了。
  
  唯独九边的太监,在进入正统年间之后,不减反增,即便杨士奇在的时候,对这一件事情也没有说过什么。
  
  仁宗皇帝登基之后,在九边安插文臣,令巡抚或者巡按与总兵互相制衡,而宣德年间将太监监军发扬广大。
  
  早已在九边形成了,文官,太监,武将三层之间的制衡。
  
  各地虽然还是总兵官为尊,但不管文官还是太监的意见都不可小视。凡是遇见大事,必须是他们三人联章上奏说明此事。
  
  这种制衡模式,宣德年间形成,太皇太后默许的。只是在太皇太后去世之后,王振的权力大为膨胀,已经让很多人不满了。
  
  其实整个正统年间,王振的势力都是在膨胀之中。
  
  太皇太后在正统四年之前,对这一件事情都是默许,甚至鼓励的。毕竟太皇太后一直担心朱祁镇扛不住这个担子,宁肯培养出一个权阉,也不想培养出一个权臣出来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