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议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协议文学 > 大隋主沉浮 > 第566章:说客

第566章:说客

第566章:说客 (第1/2页)

宋正本就住在王府之中,刚和慕容三藏、李靖等人分别不久,又让杨集叫回书房了。
  
  他也是一个名留青史的人物,他当饶乐县县令的时候,明知隋朝在河北的统治大势已去,可他仍旧率领寥寥无几的县役、乡勇与窦建德奋战到底,后来虽陷入窦建德之手,却也宁死不降;直到杨广死于江都的消息传回,这才万念俱灰的降了窦建德,并且献出了民生为重等等安定河北的战备,窦建德遂将其引为谋主。
  
  然而窦建德如同所有草莽反王一样,得势之后,便失去进取之心,开始变得骄狂自满、自视甚高、乐于享受,听信谗言的疏远了宋正本等等刚正不阿的勋臣。在众所默然之际,还是宋正本直言上谏,却落得惨遭杀死的下场。
  
  在史上,宋正本虽侍二主,然而他既不负杨广、不负窦建德,也不负百姓,其品行节操,让人无从挑剔。也是因此,杨集放心的让他处理凉州政务,代自己默默地行使州牧之权。
  
  这样一个能力、忠心、经验皆是上上之选的人,休要说是当一州刺史了,便是进入朝廷,当个侍郎、少监也是绰绰有余。但杨集现在别无选择。
  
  凉州虽然经过几次轰轰烈烈的大清洗,处于一个势力的真空期,但也因为清洗、各项新政,使一切都变得相当透明,所以看似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成立据点,但难度却比其他地方更大。要是贸然安排一个人去成立据点的话,说不定很快就被杨集弄出来的高效的地方官府查得一清二楚。
  
 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陇西李氏,李氏的传统势力是渭州、秦州、原州;而杨集准备创立据点的会州、兰州、河州、桃州就在李氏的旁边。之前虽然因为吐谷浑、羌人、党项羌等少数民族作乱的缘故,使他们在这四个州的存在感不强,但是经过几百上千年时间的发展,李氏对片区域的影响极大,说是深入到方方面面、各行各业亦不为过。要是他们察觉杨集在他们的地盘上虎口夺食,定然上报朝廷,到时候,问题就严重了。
  
  所以在不能动用官面力量的前提下,也只有宋正本最为合适了;而府上的死士、死忠分子倒是不少,但才智、大局格等方面,根本没有资格和宋正本相提并论。
  
  将成立据点的用意,以及顾虑一一说完,杨集坦然的向宋正本说道:“宋主薄,最开始,我们三人的想法是暗中发展,可是后来都认为世间没有绝对和长久的机密。单纯靠藏,是藏不了多久的;与其如此,倒不如明中有暗、暗中有明,这样有人在明处支持,反而利于行事、利于发展。”
  
  “位于雍、凉、益三州附近的两个据点,对我们十分重要,更不能让外人察觉,一般人根本没有胜任不了,思来想去,只有你最为合适。当然了,不是你一个人,我会派出一些家将过去帮你,另外,天门雍、益、梁州分堂也由你负责。”
  
  “承蒙大王厚爱,卑职万死不辞。”宋正本性情稳重、讷于言辞,不是那种会扇情的人,听了杨集的计划,便毫不犹豫的起身应命。
  
  他想了一想,又问道:“大王,但不知卑职先在何处立足?”
  
  “我打算给你安排通守一职,你认为哪个州比较合适?”通守是一个州的二把手,主管律法、监督地方官员执政和执法,在地方上并没有什么实权,杨集只要没有插手朝堂事务、干涉刺史、司马、长史、主薄的任命,杨广定然不会在意桃州通守这个闲职。
  
  “卑职中意的是桃州。桃州不仅靠近吐谷浑,而且位于雍、凉、益、梁四州交界,是我们凉州最为复杂的州。”宋正本沉吟半晌,又向杨集建议道:“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好处,即是陇西李氏如果严防死守,我们可以先行向汉中方向发展。”
  
  杨集其实也是意属桃州,而宋正本向汉中发展的建议,其实也在他脑海之中形成了,只因汉中位于雍凉以南、益梁以北、荆州西北,包括现在的成州、凤州、兴州、梁州州治梁州,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,在这里立个据点其实相当不错。
  
  不过作为上位者,有时候必须装聋作哑、必须给予下属发表意见的机会,否则,你一个人全部说了、把事情全部安排妥当了,大家还有什么存在感?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?
  
  “宋主薄这个设想很好,日后就这么办。”杨集说完,先后向下首的郝瑗、凌敬说道:“承渊,你和宋主薄现在去找公孙大总管,让他调集人马和物资。敬之,宋主薄现在有了新的安排,那么,只能由你先去凉州了。”
  
  “喏!”郝瑗和凌敬躬身答应一声,便和宋正本告辞离开。
  
  送走三大谋士,杨集终于有时间梳理与杨广的关系了。
  
  在大势、大方向等方面,他们目标一致、利益一致,一直都在齐心打造大隋、经营大隋。之所以出现这种误会,杨集认为是缺乏沟通,杨广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。
  
  杨广在科举这方面的表现,也许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:一是杨广这个的性格很矛盾,他在大事上显得简单粗暴,可是在经营家族关系,尤其是在对待他在意的人时,却又异常心细和谨慎;比如说杨集当年遇刺,便向杨广索要擅长技击之术的武婢,但是杨广明明有,然而生怕杨集有朝一日误以为他派人去监视,所以直接说没有,省得杨集瞎想的同时,也免去以后或许会产生的误会,最后直接介绍起了杨素,让杨集去找杨素借人。
  
  这一次,他也许是认为自己这个当兄长的,从弟弟手中取走一点点什么,没有必要刻意去打招呼;如果每次都因为一点小事打招呼,那就见外了;甚至,他还有可能考虑了杨集的感受,毕竟他除了是兄长之外,还是一个皇帝,如果他见外、客气了,杨集认为他疏远、猜忌,那就不当他是亲人了。
  
  可是杨集不再是以前那个事业小成的杨集了,他现在不仅是大权在握的封疆大吏,而且还有自己的派系,由于身上背负着太多人的利益、期盼,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没心没肺、粗枝大叶了。他为了自己和这些人,必须用臣子的眼光去看待杨广、用臣子的心态去揣摩皇帝的每一个决定。
  
  二是如同萧颖路上所说那般,相对于杨集以前所做过的事,科举这口黑锅其实微不足道,因为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所以杨广忽略了杨集的感受,误以为杨集没有放在心上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